追寻香港的北魏楷书招牌

News| 2014-05-04 14:32:16

长春正行(九龙城贾炳达道)

香港的店舖招牌算得上闻名于世。不论霓虹光管的、铜製的、木刻的、油漆的、胶片的,甚至近年兴起的LED、喷画等,无处不在,纵横交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城市面貌。从前,很多店舖都是一脉相承的家族生意,一门长远的事业。店面的招牌代表着字号的商誉,必需大方得体,是店舖的视觉形象。传统招牌,中文字多找书法家代为题字。人脉关係广或财雄势大者,可找着名的书法家或文人题字;朴实点,可找专门製作招牌的字匠。招牌的用料以耐用为主,如黄铜、铁、木材、石米等,至较后期的不鏽钢、水晶胶、阿加力胶片。耐用物料能竖立稳健、可靠、信誉等形象。当下的香港,租金飙升,加上市区重建,具历史价值及本土传统美学特色的店舖招牌已经买少见少。

祥兴茶行,区建公书(上环皇后大道西)

香港自二战后至七、八十年代,招牌流行採用北魏风格的楷书,蔚然成风。北魏楷书源自魏晋南北朝,风格可以说是介乎隶和楷之间,多见于碑文,如墓誌铭。至清代掀起了研究金石学的潮流,区分南碑、北帖两学派。碑学派书法家如赵之谦,研习及改良北魏的楷书,创出自成一派的书风。以碑刻为蓝本的书法受刀锋影响,笔画刚劲而锐利。字形结构不如唐楷般工整稳固,较有动感,亦带有点点古朴美。北魏楷书虽然欠缺唐楷的秀丽,却豪迈奔放,古意盎然,亦不失楷书的规範化。香港书法家区建公先生(1887–1971)可能是北魏楷书用于店舖招牌的开山始祖。区建公的书法深受赵之谦影响,曾于中环开设建公书法学院,亦着有几本教授书法的书籍。区先生为不少店舖、建筑物及机构题字,用的必定是北魏楷书。为什么非用北魏体不可?我认为这是先从实用角度考虑的美学,和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纯美学观念截然不同。北魏体用于店舖招牌上,非常实用。因为北魏体的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比较跨张,远距离阅读时,笔画突出,令字形容易辨认。虽然这是视觉感知的考虑,但却造就了一种实用美学,和岭南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谋而合。

纪安药行,区建公书(鹅颈桥坚拿道西)

北魏楷书端庄而活泼,朴实而有着就这么一点点的个性。比起以艺术创作为主、实用为副的书法,招牌的北魏书风更能成为香港本土自成一派的人文景观,因为它追求的是共性而非书法家本人的自我个性。北魏楷书一度成为了潮流,除区建公外,其他书法家也跟随其风格。有说北魏楷书刀光强悍,只有跌打馆、武馆等才爱用,这他未免言过其实。事实上,北魏体广为不同行业所採用,由酒家茶楼、五金行、肉食公司、药行、同乡会、医务所,以至大厦的命名,都会见到北魏楷书的蹤迹。也有指北魏体为有社团背景或关係的机构或行业才会用上,这点相信亦很难考证。

直到现在,北魏楷书招牌在香港仍然很容易见到,但新的店舖已甚少採用书法,而北魏楷书已日渐淡出。在光学或电脑放大设备仍未普及的年代,用于招牌上的书法字体大多以原大直接用极粗毛笔书写,再勾画外框然后立体切割出来。比起现在先在电脑用预设字体设计好再放大,传统书法更能切合视觉尺寸上的要求。一般现代电脑字体在设计时未必有考虑到在极大的尺寸和远距离阅读时的视觉效果和美感。模仿书法的电脑字体尤甚。

如今的招牌以跨张挂帅,消费至上,市场主导,人文气息却欠奉。像北魏体招牌这种朴实无华的本土传统视觉语言奄奄一息,正慢慢湮殁于时代的巨轮下。保育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作者:Keith Tam

Via:http://invisibledesigns.org/%E5%8C%97%E9%AD%8F%E6%A5%B7%E6%9B%B8%E6%8B%9B%E7%89%8C/